天猫总裁张勇在易观电商盛会上表示:“互联网双向沟通特点,变成消费者需要什么,生产商制造什么,通过高效供应链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在这个过程中,降低消费零售企业的存货问题。”“中国不可能有10亿个性化。把一群个性化相同的人,通过网络聚集起来,符合规模经济生产批次的需求。”
作为C2B的倡导者,张勇一次又一次的将C2B的概念摆在企业和消费者眼前,告诉他们C2B才是未来,C2B才符合互联网双向沟通的物质。而天猫恰是C2B的主要倡导者和发起者,如果企业想玩电子商务想走向未来,那么你必须得来天猫;而消费者如果你想要一件专属的物品,则你也必须来天猫来。所以对于张勇来说,他的每一次的卖力宣讲无非是在为天猫做一次又一次的软广告罢了。
C2B听起来看起来都很美,但很明显玩得依旧是概念,仅此而已。之所以这样说,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一、消费者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消费者并不是专业人士,所以大多数时候,对于消费品本身的诉求是模糊不清的。拿一件衣服来说好了,比如想要一件T恤,那么此时此刻对于一位消费者来说,他能够提供的信息无怪乎衣服的尺码、颜色、大概的款式以及衣服上面的图案,仅此而已。但不同的企业看到这样的信息生产出来的T恤肯定是千差万别的,当再反馈回消费者那里时,消费者自然是不可能喜欢所有生产出来的T恤的。
更多时候消费者能够提供的只是一个大概,而且即便能够把所有的T恤的硬性条件都描述出来,也很难说就一定是这位消费者所喜欢的。因为很多时候,消费者所购买的并不是商品本身,而是承载着更多的附加值在里面。而这些附加值里面,更多的并非是理性的,也是无法通过一件商品的外表体现出来的。它更多的是一种非理性的,无法说明白的感觉的东西。比如销售小姐的言辞打动了他,比如销售小姐的长相打动了他,或者店里的装饰打劫了他。这些,都是无法TO B去制作和完成的。
二、消费者不知道哪些B能给他提供
即便有一天消费者搞清楚了自己想要的东西,但问题是又到底有哪些B能够提供给消费者所想要的呢?通过搜索筛选,是可以。但问题是搜索筛选所提供的更多的是广泛的大众化的东西,而太缺少个性化定制化的细节。作为消费者在此种环境之下所需要的已经不是几颗星的卖家好评率怎么样出售的商品品类价格等,更多的依旧是一种独一无二的感觉,而这种感觉本身是很难通过具体的意象而呈现出来的。
三、这些B真的能提供消费者想要的吗
即便即便找商家的问题也解决了,那么最后一个问题又来了:这些B真的能提供消费者想要的吗?回答此问题前,重温下张勇的说法:“中国不可能有10亿个性化。把一群个性化相同的人,通过网络聚集起来,符合规模经济生产批次的需求。”关于这个问题,张勇说得已经很明白了。就是,所谓的个性化依旧是基于某个足够大的群体的条件下的,当C的需求聚集到一定的规模的时候,才会流转到B进行批次的生产;而如期达不到一定的规模,那么非常抱歉。
也就是说,其实压根就不存在C2B,因为从一开始C就没有权限来自我表态。即便给了C表态的机会,最终的决定权依旧掌握在B手中。既然如此,又何必多此一举由C发起呢?简简单单的回归到B生产,C搜索购买便足矣。毕竟,B在生产的时候也都是做了大量工作的,没有受众的东西B也是不会生产的。你说呢?